找到相关内容1008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与小乘

    ,同观世俗及第一义谛平等无二,念念心皆入寂灭心海  ,由此更开两大慧门:唯识胜义观与般若中观观。菩萨由此入菩萨初地归三乘于一乘,复  依此中道正智经十地熏修,成就一切智,究竟无上等正觉,随入寂灭...小乘于四圣谛之通达体证上,则有深浅之  不同。《大般涅槃经·圣行品》言:“诸凡夫有苦无,声闻缘觉有苦有苦而无真实,  诸菩萨等解苦无苦,是故无苦而有真谛。诸凡夫人有集而无,声闻缘觉有集有集谛而无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02763537.html
  • 论第一义空与涅盘-以杂阿含经第一义空经大般若经第二分和大般涅盘经为主

    , 而“第一义空”归“空”这个概念, 主述胜义谛的空境界是从世俗的谛理来理解。如果空与有没有互相运作, 则会落入到空或有之边见中, 而显示不出涅盘在空的部分, 亦无法把“第一义空”之有的部分显示出来...般若经?第二会》“依世俗说, 不依胜义”此述词所展现之二思想》, 2002年6月, 圆光佛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。  (六) 学者著作-中文  1. 舍巴茨基(Th. Stcherbatsky)着, ...

    曾惠田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2063709.html
  • “平常心是道”的禅学思想

    :第一,此语是从佛性本体论上立言的,因为“道即法界”,从本体上来说,佛性远离成坏,是本来如是的。若说修成,那就会落人成坏二边,即不属第一义而降落于第二义。既然道是第一义,在第一义是不可安立任何方便的,无修无证,无凡无圣的。“无修无证”是基于不污染的本来自性清净的前提来说。所以在马祖看来,此自性清净心,即是“不污染”、“无造作”、“不执著”的“平常心”。而修行则是方便,方便的意义只有在世俗中安...

    邱 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3163722.html
  • 《回诤论》的内容及其语言概念之探讨

    论及的,只是众生由无明开展出来,带有种种虚妄色彩的世俗生活。就龙树两种真实的观点而论,所谓“世间一般理解的真实”(世俗),实际上,就是世间语言的习惯。  但是,由于这种“真实”只是语言习惯的产物,...实用的言说脉络即是“世俗”。  另外,龙树在《广破论》及其注论中,亦讨论到关于语言的问题。依龙树的说法:壶这语词,与作为其对象的壶,其之间并无同一的关系,亦无别异的关系。因为:如果是同一的话,则当...

    满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4563792.html
  • 禅道澄明意义世界的呈现——临济宗高僧善一如纯及禅法特点

    终极生命境界,而且也开怀生活世界世俗事务的日常精神妙用,并且把两个世界融成一个整体即本体的禅道理趣。胜义谛与世俗,出世法与世间法,彻上彻下,浃然交融,借用儒家《中庸》的话,也可说是“极高明而道中庸”...天下老和尚,一齐入地狱如箭射。既回避不得,敢问诸人,第一义作么生观?观即不无,争奈落在第二头三)。”“无位真人”是自晚唐临济义玄(?—八六七)以来,历代祖师论禅,取譬本心本性的形象言说。(12一足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1763869.html
  • 禅宗思想在西藏的传播和影响——八世纪吐蕃桑耶寺僧诤研究

    导致顿渐。  “观行”是以寂护和莲花戒师徒为代表的中观瑜伽行派学说的要点,融合了大乘佛教中观和唯识两大学派的思想,在世俗,说唯心无境,在胜义谛,讲心境俱无,以此方法看待诸法实相。《拔协》说“渐门才是...凡夫的方便、智慧跟圣者的方便、智慧区别开来。无疑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证实了摩诃衍那禅在大倡顿悟法的同时,承认自我修持的渐进过程,但只限于世俗层次上讲,胜义谛上不存在惭进过程。如说:“离一切诸佛于胜义中,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2663925.html
  • 《楞伽经》导读(一)

    佛学上的理趣,那就容易陷入迷惘,认为经中有反反覆覆的说法,实在难以理解,释迦当年何不直说:这是胜义谛、那是世俗;这是究竟法、那是权宜方便呢?   事实上,释迦的确不宜这样做。因为众生一定好高骛远,追求...、净”,理趣一致。这已说到如来藏的较深一层法义。   般若思想发展至高峰,出现了龙树的中道。中道的精粹,是既说“缘起”的空性,但亦说缘起法有“假名”(Prajnapti)。   即世俗所许的一切法,虽...

    谈锡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0663964.html
  •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

    修,见 性谓之证。其实于第一义中,无修亦无证。因为妄本空,有何可修?真本具,有何可证?不过随顺世俗,说修说证罢了。   我们二六时中,六识出于六根门头,于六尘中莫生贪染,便是显现佛性。   凡夫处世...亦曰大方广,为大乘经之通称。于十二部经中,方等为大乘。此经为方等中最上,故曰大方等。   理正曰方,平等曰等。平等者,如如义,无碍义,无差别义,法界义。教出第一义曰方,教出世俗义曰等。   【如来藏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5664308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3)

    四谛品》初首先说明“诸佛依二为众生说法:一以世俗,二第一义”。可见此偈仍应依中观宗的解释,是说明二而不是说明三的。  隋慧远《大乘义章》卷十《止观舍义章》云:“三谛者:一是世谛,谓法有相;二、...第二十二节 天台宗思想的渊源  天台宗的思想体系,一向都认为北齐慧文依《大智度论》和《中论》建立三、三观、三智的理论,同时天台宗奉龙树为高祖,因此天台宗与三论宗同出一源,也就是中观宗的体系。但是细考其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564552.html
  • 宗喀巴《现观庄严论金鬘疏》“教授修行及诸谛”释义

    ,又分出十个细目。第一个细目,是关于修行性质不违世俗与胜义二的教授。第二个细目,是关于修行所缘四谛的教授。这两种教授,在《现观庄严论》中只有一句颂文:“修行及诸谛”。本文的主要内容,即是师子贤《现观...观修的方式,或以不违越世俗与胜义二、双融二的方式趣入。经云:   舍利子!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,如实不见有菩萨;也如实不见菩萨之名,也如实不见菩提,也如实不见般若波罗蜜多,也如实不见般若...

    释如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3465005.html